从这几个乱象来看到底是哪里出现问题了呢?

近些天没事的时候跟一个体制内的朋友聊天,.

近些天没事的时候跟一个体制内的朋友聊天,总结了几条体制怪象,让人觉得非常有意思,也非常耐人寻味,在这里分享给大家。跟这个朋友一起的几个人,共同进入体制内有大概有二十多人,仅仅十年之间,他们之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,有的已经被提拔为处级干部,有的仍然在科员的岗位上原地踏步。为此,我针对他们中间出现的差距进行了一个深入的剖析,结果非常惊人,不过有几个现象值得大家思考。

在这二十人中间,不乏一些我们通常意义之中的“人才”,为什么这么说呢?那是因为,我们很多人对于人才的标准是不太统一的,多数人认为工作能力强指的是业务能力,只有业务能力强,肯钻研,才算得上人才。但是他们忽略了一个极端重要的方面,那就是工作的成果到底是由谁来评定?我们经常会说金杯、银杯,不如老百姓的口碑,这句话当然不错。但是在实际工作中决定一个年轻人提职晋升的却并不是老百姓,而是你的领导,你的上级部门。也就是说,你工作能力再强,如果人际关系一般,那也是毫无用处的。毕竟在这个世界上,地球离开了谁都一样转。大家也知道,但凡一个人在一个方面能力突出的话,在另一个方面必然有所欠缺,这不仅是能量守恒定律,其实在实际生活中也是如此。

我们比如说一个人业务能力非常强,那他的大多数精力都会投入到业务之中,对于自己的能力也是比较自信的。因此对于上级领导的一些建议和意见,他们基本上都表示了尊重,但是从内心来说,很少有人能够听得进去。而多数领导都是比较重视自己权威的,见自己的意见无人重视,没有人照办,那你干得再好,他也不会多么高兴,除非你能够给他带来巨大的直接的利益。而一些工作能力一般,但很会揣摩领导心思,拿着鸡毛当令箭的人,在领导的心里,是绝对忠诚绝对可靠的。因此,在这种心理的支配下,只要有一个优点,都会被无限放大;而那些能力强但不懂人际关系的人,优点再多,也会被忽略。当然,干活非你莫属,荣誉你就靠边站吧,毕竟哪一个领导都喜欢听话的。所以,在提拔晋升方面,往往不是一些业务能力强的,而是一些跟领导走得近的。

相信体制内的很多小伙伴都有这样一个印象,那就是他们惊奇的发现,他们的领导在很多方面能力并不怎么样,甚至还不如一个普通员工,有时候他们甚至怀疑这样的人是如何当上领导的。为此,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这个现象。比如在当前的国际斗争中,很多国家都实行的是民主选举,但这其中民主选举最大的问题就是出在舆论上面。我相信大家都知道,一般而言,舆论是会被一些因素影响的,尤其是资本因素。如果这个国家的战略位置和战略意义比较重大,就会引发一些大国参与角力,而大国参与角力的方式有许多,最终他们都会使用各种办法来促使跟自己关系好,对本国有利的候选人上台,这是国际斗争。而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,其实也存在着这样的问题。比如单位内部,尽管自己的部属或许能力稍差一点,但也要给他安排一个相对较好的岗位,这才有利于树立领导的威信。

比较典型的就是我们的组织部门和一些在人事上话语权较大的部门,常言说得好:跟着组织部,年年有进步。这句话并不是空穴来风,而是有一定的根据的。难道在组织工作的人都是特别优秀么?并不一定,但是既然组织部本身就是管理干部的,如果连自己的人都不能得到提拔重用,那今后势必大家会对这个部门失望,所以不管是在职务上,还是在职级上,只要你跟着他干,前提是不犯什么大错,他定会给你一个满意的结果。这也就是站队的作用,可以说如果站队站得好,起点自然就高,其他一切也就顺水推舟了。至于能力?大家忘记了,能力是可以培养的,你行不行并不是你自己说了算,也不是同事说了算。

正常来说,部属是具体干事情的,是负责执行领导安排的工作的。因为是具体的工作,必须具备一定的能力水平,没有一点真本事是混不下去的,否则工作一塌糊涂,很容易出问题。但是领导不一样,领导是负责管理,负责安排的,只要懂得管理的艺术,只要能够理解上级的意图,把任务分配下去就可以。对于一些部属来说,工作干得不好,领导会严厉批评,在各种场合拿你当作典型,同时减轻你的工作量,你十次干得不好,但有一次好了,领导就会非常高兴,用各种方法来激励你;同样,你工作干得好,领导会频频表扬,但同时也会赋予你更多的任务和责任,总有一次你会出问题。即便你做好了十次工作,只要出错一次,那所有的成绩都会前功尽弃。

对于一些好领导来说,他们会明确指明工作的方向,注重细节,追求结果。同时,他们会赋予部属相应的权力,给予部属施展的空间,通过部属通过工作来展示自己,体现团队的战斗力与凝聚力;即便遇到部属的工作出现疏漏时,他们也会主动承担责任,为部属减轻压力。但是对于一些坏领导来说,他们讲究要给下面的人留空间,话不会说得太明白,废话文学一顿输出,让下属使劲揣摩。他们通常不看过程,只讲结果,这样后期工作没做好,可以说是下属没有准确领会领导意图;工作做得好,便可以说是自己领导有方。既可以完美掩饰自己啥都不懂、啥都不问的事实,也留下了充分的甩锅、抢功的空间。就比如此次的迁西事件中,我们现在已经看到某些人把责任推得一干二净,不是临时工问题,就是工作人员问题,反正领导是不知情,不知道。

我相信很多人都知道,每一个领导在现实工作中,各种会议上都是表面上讲大局,讲团结,但私底下却是搞小团体,小圈子。并美其名曰:用我了解的干部,我更放心。实际上其实就是为了把持大局,搞一言堂,把权力最大化。他们害怕权力被分走,所以才不停的安排重用一些所谓的“自己人”,始终牢牢抓紧手中的权力。湖北日报曾经有一篇文章里提出:要搞真团结而不是假团结,实现真正的团结。一些单位看上去一团和气,互相之间不挑刺儿、不找事儿,实际却存在你好我好大家好的好人主义。一些同志认为,面对问题和分歧的时候,听从领导的意见就行,不要过分突出自己的主张,奉行中庸主义。还有的同志表面声称服从大局,维护班子团结,暗地里却经营着自己的“小圈子”,盘算着自己的小九九,实际上搞的是个人主义那一套。

近些年,国家查处的大量腐败案件中,大多数都是一个连着一个,一窝连着一窝,甚至出现败。他们通常都是被捆绑在一条利益链上,订立攻守同盟的团体。去年以来,全国医药领域掀起的反腐行动受到广泛关注。此次医药领域腐败问题集中整治重点聚焦“关键少数”、关键岗位,像权力寻租、“带金销售”、利益输送等不法行为都成为打击的重点。在通报的一系列典型案例中,有的涉案金额巨大、案情惊人;有的则是链条式、塌方式腐败,由此揭开的幕后细节令人震惊。所以说,这是一群由掌了权的腐败分子组成的腐败团伙,依靠权力非法获得利益的“利益共同体”。其中影响比较大的如当年的中石油窝案、中移动窝案、深航窝案等。

相信很多体制内的人都对此深有同感,曾经一些年轻人刚入职之初,抱着一丝热血和满腔热情投入到工作之中。但是时间久了,他们发现在他们身边出现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一幕。比如在一些年底评先评优的考核之中,一些没有背景的年轻人跟领导谈心时,领导说:年轻人要加强历练,年轻人的机会还很多,把这些让给一些老同志吧;等到这些年轻人熬到“老同志”的资历后,领导又说了:老同志要发扬风格,多鼓励一下年轻人,让年轻人更有干劲。尤其是近些年的干部年轻化政策实施以后,很多年轻人一没有资历、二没有经验、三没有成绩,却靠着“年龄上的优势”奇迹般地一跃成为“领导”,这让很多在体制内辛辛苦苦奉献了几十年的老同志大感不解。

其实从大量这些事件的北后,我们不排除有一些年轻干部确有着高学历和高潜力,但是更多是他们身后强大的背景。我相信很多人都深有体会,正因为如此,网上近年出现了一些所谓“火箭式提拔”、“破格提拔”和定点选调等不良现象。其实大家都明白,如果确实有过硬 的本领,有极强的工作能力,那也无可厚非。但是事实上恐怕并非这么简单,毕竟体制内年轻人的数量极其庞大,而最终花落谁家真的是靠能力么?这恐怕很难说,也说不清楚。也正因为如此,体制内一些老同志眼见晋升无望,还要每天被各种追责,于是乎躺平成为了他们最好的选择。在我看来,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怪象,并不是老同志的悲哀,而是时代的悲哀。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 必填项已用 * 标注